专家人才

王介勇

  男,1978年出生,山东滕州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村土地利用与村镇建设研究。近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黄淮海空心村演化机理”,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途径研究”、“中国城乡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优化调控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课题“山东村庄整治潜力与规划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空心村综合整治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项目,以及“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陕西延安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海南省海岸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纵向课题研究。 

受教育经历 

  2005/09 – 2008/0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地理学,理学博士 

  2002/09 – 2005/07,山东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管理学硕士 

  1998/09 – 2002 /07,山东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管理学学士 

研究工作经历 

  2013/12 至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 

  2010/07 –2013/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2008/07 – 2010/0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博士后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 

  [1].     Wang Jieyong, Liu Yansui. Tourism-Led Land-Use Chang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the Southern Coastal Region of Hainan Island, China.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volume29, number5, pp1118-1125. 2013. (SCI) 

  [2].     Wang Jieyong, Liu Yansui, Liu Zhigao.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Cropland Conversion in Response to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in China’s Loess Hilly Region of Yanchuan County. Remote Sensing, volume5, number11, pp5642-5661. 2013. (SCI) 

  [3].     Chen Yangfen, Wang Jieyong*, Liu Yansui. Regional suitability for settling rural migrants in urban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volume23, number6, pp1136-1152. 2013. (SCI) 

  [4].     Li Yurui, Liu Yansui, Long Hualou, Wang Jieyong*. Local responses to macro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rural system in China’s mountainous regions: the case of Shuanghe Village in Sichuan Provinc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volume10, number4, pp588-608. 2013. (SCI) 

  [5].     Liu Yansui, Wang Jieyong, Long Hualou. Analysis of arable land loss and its impact on rural sustainability in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ume91, number3, pp646-653. 2010. (SCI) 

  [6].     Liu Yansui, Wang Jieyong, Guo Liying GIS-Based Assessment of Land Suitability for Optimal Allocation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Pedosphere, voume16, number5, pp579-586. 2006. (SCI) 

  [7].     Liu Yansui, Wang Jieyong, Deng Xiangzheng. Rocky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the karst areas of rural Guangxi,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volume5, number4, 350-357. 2008. (SCI) 

  [8].     王介勇, 刘彦随, 陈秧分. 农村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村庄调查数据. 自然资源学报, 28, 01, 10-18. 2013. 

  [9].     王介勇, 刘彦随, 陈玉福. 黄淮海平原农区典型村庄用地扩展及其动力机制. 地理研究, 29, 10, 1833-1840, 2010. 

  [10]. 王介勇, 刘彦随, 陈玉福. 黄淮海平原农区农户空心村整治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地理科学, 32, 12, 1452-1458, 2012. 

  [11]. 王介勇, 刘彦随. 三亚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4, 8,  1458-1466, 2009. 

  [12]. 刘彦随, 龙花楼, 陈玉福, 王介勇. 空心村整治应提升为国家战略. 国土资源导刊, 9, 7, 31-33, 2012. 

  [13]. 原智远, 胡业翠, 王介勇, 任丽超. 基于参与式制图的村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分析——以北京平谷区大庄户村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32, 5, 138-143+156, 2013. 

  [14]. 王介勇, 吴建寨. 黄河三角洲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动态耦合过程及趋势. 生态学报, 32, 15, 4861-4868, 2012. 

  [15]. 王介勇, 刘彦随. 1990年至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演进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资源科学, 31,7, 1188-1194, 2009. 

  [16]. 刘彦随, 王介勇, 郭丽英.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 中国农业科学, 42, 12, 4269-4274, 2009. 

  [17]. 王介勇, 刘彦随, 张富刚. 海南岛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山地学报, 25, 3, 290-294, 2007. 

  [18]. 陈玉福, 刘彦随, 龙花楼, 王介勇. 苏南地区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以苏州市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9, 1, 123-128, 2010. 

  [19]. 张富刚, 刘彦随, 王介勇. 沿海快速发展地区区域系统耦合状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资源科学, 29, 1, 16-20, 2007. 

  [20]. 王介勇, 赵庚星, 杜春先. 基于景观空间结构信息的区域生态脆弱性分析——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 干旱区研究, 22, 3, 317-321, 2005. 

  [21]. 魏宏安, 王介勇. 延安市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32, 3, 129-132, 2013. 

  [22]. 郭丽英, 王道龙, 王介勇. 中国沿海地区耕地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33, 1, 6-10, 2012. 

参编著作 

  刘彦随, 龙花楼, 陈玉福, 王介勇.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负责56章内容撰写. 

获得奖励 

  [1].     刘彦随, 韩霁昌, 陈玉福, 龙花楼, 尧德明, 王介勇, 陈秧分, 翟荣新, 张衍毓, 梁昊光, 李裕瑞, 刘玉, 孙虎, 杨忍, 王国刚, 中国农村空废及未利用土地整治与优化配置, 国土资源部, 国土科技奖, 一等奖, 2013. 

  [2].     刘彦随, 杨春德, 龙花楼, 陈玉福, 陈秧分, 王介勇, 鲍文东, 张衍毓, 梁昊光, 李裕瑞,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优化配置管理技术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12. 

  [3].     韩霁昌, 解建仓, 刘彦随, 成生权, 王曙光, 罗林涛, 汪妮, 李瑞, 张宏凯, 王介勇, 马增辉,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核心技术及工程示范, 陕西省科技厅, 陕西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12. 

  [4].     刘彦随, 王业侨, 陈玉福, 尧德明, 龙花楼, 韦风英, 邓祥征, 高昌海, 王介勇, 张富刚, 海南省土地利用系统评估与优化决策技术, 海南省科技厅, 海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09. 

招生方向:乡村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联系方式13466613109 

  邮箱:wjy@igsnrr.ac.cn 

更新日期:201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