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人才

阎秀兰

    女,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污染土地修复技术研究,是我国较早从事污染土地修复技术应用和示范的学者之一。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SCI和 EI收录论文近10篇,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环境类影响因子最高的SCI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4.37)上发表论文2篇;出版学术论著1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3项已经授权。合作培养研究生5名。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学术骨干主持或参加有关修复技术和农产品安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10多项科技项目。2006年度,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并于2007年度获得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资助。200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研究领域:污染土地修复、农产品安全
主要研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砷在三七中的累积过程及其对药用活性成分的影响,2009-2011年,课题负责人;
(2)  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北京市搬迁企业污染场地再利用管理与典型场地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2010,专题负责人;
(3)  院地合作重大项目:北京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开发及应用基地建设,2009-2011,课题第二负责人;
(4)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砷超富集植物焚烧过程中砷的挥发损失及其控制策略,2007~2009年,课题负责人;
(5)  国际合作项目:Environmental risk evaluation on leakage of pollutants from damaged chemical factories and mines in the earthquake areas,2008-2009年,项目负责人。
主要学术成就
1. 污染土地修复原理和关键技术: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强化措施研究,包括水分条件、添加微生物等,使植物修复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开展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包括化学氧化技术、生物通风技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北京市焦化厂(北京市第一个污染土壤修复基地)污染土地修复工程示范基地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2. 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连续多年监测土壤-植物-大气-水体各介质中砷的动态变化及迁移通量,取得近万个重金属分析测试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砷的关键环境行为过程进行研究,包括砷超富集植物体内砷的淋溶、植物收获物中砷的安全处置;近年来对我国传统珍贵植物药材三七中砷的吸收转运开展系统研究,揭示砷从土壤—三七的关键过程,并提出相应控制策略,为有效控制三七中的砷提供支持。
3. 典型区域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近4年来在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北京等地进行过大量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野外考察研究,先后亲自取得3万多个土壤和蔬菜等样品的重金属分析数据;在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地震对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研究,目前已取样品上千个,发现地震会导致污染物的显著扩散,并对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Yan X L, Chen T B, Liao X Y, et al. Arsenic transformation and volatilization during incineration of the hyperaccumulator Pteris vittata 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42: 1479-1484(IF=4.363).
(2)  Yan X L, Liao X Y, Chen T B. Leaching potential of arsenic from Pteris vittata L. under field condition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9, 408: 425-430.
(3)  Chen T B, Yan X L, Liao X Y, et al.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arsenic in Pteris vittata 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50(24): 2843-2849.
(4)  陈同斌,阎秀兰,廖晓勇,等. 蜈蚣草中砷的亚细胞分布与区隔化作用. 科学通报,2005, 50(24): 2739-2744.
(5)  Xie Q E, Yan X L, Liao X Y, et al. The Arsenic Hyperaccumulator Fern Pteris vittata 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6)  阎秀兰,廖晓勇,于冰冰,张文斌. 药用植物三七对土壤中砷的累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 环境科学,2011, 32(3): 311-317.
(7)  阎秀兰,陈同斌,廖晓勇,等. 防止植物样品中无机砷形态转化的样品保存方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855-857.
(8)  阎秀兰,陈同斌,廖晓勇,等. 土壤样品保存过程中无机砷的形态变化及其样品保存方法.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7):976-981.
(9)  阎秀兰,徐芳森,王运华.不同拟南芥磷营养效率的差异及其营养机理初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10(6): 625-628
(10)  王玉哲,阎秀兰(通讯作者),廖晓勇,孙璐,朱琨. 焦化工业场地建筑物和生产设施表面Pb的赋存特征及健康风险. 环境科学,2011,32(3):255-63
(11)  陈同斌,阎秀兰,廖晓勇,等. 关于hyperaccumulator中文译名的探讨.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9):1148-1150.
(12)  聂灿军,阎秀兰,陈同斌,廖晓勇,潘家荣,周宝利,吴礼树. 砷超富集植物的热解特征及其与砷含量的关系.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 (5) :721-726.
(13)  赵丹,阎秀兰,廖晓勇,涂书新1,施启文. 不同化学氧化剂对焦化污染场地苯系物的修复效果. 环境科学,2011,32(3):280-287
已授权专利
(1)  阎秀兰,陈同斌,廖晓勇,黄泽春. 含砷物质安全焚烧方法. 专利授权号 ZL 200510127448.0
(2)  陈同斌,阎秀兰,陈阳,黄泽春,雷梅,廖晓勇. 一种砷污染水体修复方法和装置. 专利授权号 ZL 200510086487.0
招生专业:环境科学
招生方向:污染土地修复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89848,13911290588
邮箱:
yanxl@igsnrr.ac.cn